集成技术简介
《集成技术》(CN 44-1691/T,ISSN 2095-3135)系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理工科学术刊物,以促进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交流与转化为宗旨,聚焦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前沿,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征稿类型主要包括研究论文、综述论文、观点述评等,来稿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官网:http://jcjs.siat.ac.cn/jcjs/home。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330元
杂志文章特色
1. 征稿类型
论文类别有:研究论文、前沿与综述、通讯。所有文章均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
研究论文建议包括以下模块:(1) 引言:要具体描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问题的引出;(2) 材料与方法:研究所用的材料与方法;(3) 实验:研发所进行的仿真或 / 和实验方法描述;(4) 结果:描述典型的结果、好的结果与坏的结果,有参数的话需要有实验反映对参数的依赖性;需要量化,不要讨论;(5) 讨论:主要总结研究的主要贡献,解释结果的好坏,阐述结果对参数的依赖规律,指出局限性及可能的改进;(6) 结论:文章的总结及可能的拓展。涉及动物与人的实验,需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字数不超过 8 000 字。
前沿与综述论文须向读者介绍该综述子领域 (Topic)相关的背景、现状、动态,并给予展望及评述,尤其应包含作者对国内外现状的评述及研究成败的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预测。字数
不超过 10 000 字。综述来稿中请以红色标注参考文献中哪些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本刊对综述文章的作者有一定要求:通讯作者 ( 或第一作者 ) 是副高级或以上职称,在该综述所涉及的子领域发表过高水平文章;若通讯作者 ( 或第一作者 ) 在该领域顶级期刊曾发表过文章,对职称的限制可进一步放宽。
通讯论文建议包括:具有较大科学价值的发现或方法的简要报道 ( 描述新发现、新方法及简要的支撑实验验证 )、书评等。字数不超过 3 000 字。
2. 投稿说明
(1) 来稿必须用 Word2003/2007 排版,并使用规范的中文简化字,上下角标的字母、数字和符
号位置应明显;
(2) 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尚未正式在国内外各种期刊或网络上发表过,文中不涉及保密内容;
3. 投稿方式
(1) 直接登录《集成技术》网站:http://jcjs.siat.ac.cn/jcjs/home 在线投稿;
(2) 直接将稿件发送至《集成技术》邮箱:jcjs@siat.ac.cn。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特邀专题,
摘要:心电图广泛用于人体心脏电活动特性研究和心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常规的接触式湿电极普遍使用导电膏,容易造成受试者的负担感和不适感,且存在皮肤过敏的风险,也不利于心电信号的长期监测。针对这个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通过皮肤与电极感应层之间的容性耦合来获取心电信号的非接触电极,并搭建了基于ADS1299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可实现无需导电膏、无需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心电测量。在此基础上,该文全面研究了介于非接触电极和皮肤之间的绝缘层材料及厚度对心电信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接触电极可获取高质量的心电信号,且绝缘层参数对心电信号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棉布材料作为绝缘层时,心电信号质量最好;绝缘层厚度越小,心电信号质量越好。该研究结果可为非接触电极在移动健康监护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由于受到能隙定律的严重约束,激发态的有机红光材料的非辐射衰减较大,从而导致其荧光量子产率普遍较低。该文利用电子给/受体(donor-acceptor,D-A)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在有无苯环作为 π 桥的情况下合成了 AQ-2DPAC 和 AQ-2PDPAC 两种红光蒽醌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上述两种材料的电子结构、热性能、光物理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以评估苯环作为 π 桥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两种蒽醌材料采取高度扭曲构造,均具有优良的聚集诱导发光和延迟荧光特性。该研究表明,就两种电荷转移发光材料而言,苯环作为 π 桥的引入使 D-A 得到了更有效的分离,并减小了最低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提高了辐射复合速率,从而提高荧光量子产率。因此,荧光量子产率从 D-A 型分子 AQ-2DPAC 的 19% 显著提升至 D-π-A 型分子 AQ-2PDPAC 的 52%。采用 AQ-2PDPAC 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更为优异,最大外量子效率为 13.7%,最大亮度为 12 260 cd·m-2。
摘要:空间特殊环境会引起宇航员机体损伤,机体生理指标的监测对损伤机制和保护手段的研究至关重要。人体长期处于微重力环境,会引起线粒体功能紊乱。线粒体膜电位是线粒体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快速、简便地监测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线粒体膜电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线粒体靶向聚集诱导发光探针 TPE-Ph-In 实现了对细胞的免洗和长周期染色,以及在微重力环境下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成像监测。此外,为克服长时间微重力环境下细胞贴壁不牢固的问题,利用水凝胶 Matrigel 包裹细胞进行培养,用 TPE-Ph-In 进行成像,构建了 AIE 探针-水凝胶 3D 成像体系。该文为探究细胞的微重力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摘要:过量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毒性是脑卒中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中脑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电化学技术是当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递质的重要检测手段,可对病灶内神经兴奋毒性的特性、程度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评估。因此,谷氨酸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对制定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脑保护策略以及研发新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米技术、新型生物酶、光刻与印刷技术、晶体管技术的发展,电化学检测谷氨酸技术与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动。该文对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原理、传感器设计与制备工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点评详情